生命的呼召與整合

與角聲宣教士學院執行院長陳曉東牧師談話,著實有一見如故之驚喜。陳牧師年紀比我大,經歷和風霜也比我多,他的大仔出來社會工作了,細仔也準備考上大學,太太一直跟著他在北美開展不同層面的福音佈道及教育事工,我們本是活在兩個不同時間區域和背景的人,卻在一個共同點上遇上了。

文化宣教使命

正在動工興建、將於2023年啟用的角聲宣教士學院大樓,不是位於不食人間煙火、風光如畫的山上,卻是轟立於紐約最繁盛的法拉盛社區。紐約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際大熔爐、世俗文化的門戶和窗口,從事文化宣教多年的陳牧師便說,在這個多元的大城市傳福音、做宣教,就是要讓上帝不變的啟示真理在當中被人聽到、讓人在扭曲的世界潮流裡找到上帝、在罪惡污染的角落裡看到上帝的美善和心意,他說:「紐約是國際大都會,引領全球文化潮流,與其他世界級城市如巴黎、倫敦、米蘭等同步,產生的文化影響力直接衝擊全球思想潮流,能夠在這個城市宣教,展開有高度的城市宣教士培訓事工,是有很重要的價值和策略性地位。」

接地氣、能深入淺出的陳牧師,經常引用流行文化解說宣教的觀念,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,是他曾用日本近年流行的奇幻漫畫《鬼滅之刃》來分享文化宣教,講解上帝國度的觀念。他很強調「國度觀」,這亦是他在北美開始事奉時一個很重要的異象,他創立的北美基督燈台協會,便是受到這個異象所推動,他說:「當日所領受的異象,是北美教會是神國度裡的金燈台,點起的燈火不能熄滅,當時的心願是『聯合眾教會及機構』,在世代點火、點燈,為神國度的子民加油,把福音傳承世代。協會推動不同的項目,有區域性,亦有全球性的工作,協會的會址、也是我所住的地區新英格蘭(New England),是教會歷史上多次福音大復興的發源地,協會也同時展開全球課程,與角聲共同舉辦聯合教室。」

與勞牧師的淵源

「聯合眾教會達成使命」正正就是角聲佈道團1982年創辦時的宗旨和精神之一,陳牧師坦言,北美華人社區教會以新移民為主,比較內聚,要推展聯合事工並不容易,有時也會吃閉門羹。所以,當他發現「角聲」的異象是聯合眾教會達成使命,計劃培訓時代工人時,大感雀躍,更主動接觸勞伯祥牧師,希望尋求他的祝福和代禱,商談彼此合作配搭的可能性,見面後更發現他們二人之間原來甚有「淵源」。他笑說:「勞牧師有個加拿大宣教的好朋友,原來就是39年前呼召我信主的佈道家!當時我在香港一間基督教中學讀書,學校逢周五舉行周會,1982年2月16日星期五那次周會邀請了一位年青佈道家講福音,神的恩典臨到我,使我決志信主,我決志後便走去台前,問這位講員信主後應該要做什麼,是否要返教會等。我想不到,39年後我會透過勞牧師重遇這位恩師,我還記得他當年的講道內容呢!」

而對於勞牧師,陳牧師更是心悅誠服,「勞牧師心胸廣闊,很有國度觀,他看到我這方面服事的負擔,便同意互相配搭,當時上帝已感動他買下了宣教士學院地皮,為訓練人才做預備;於是大家便共同開展宣教士學院的發展計劃,同時間又讓我有空間繼續推動基督燈台協會的全球課程,一方面可以裝備紐約宣教士學院學員,另外亦可以把教室透過網絡覆蓋全球,令不同地方的學員互相學習和激勵,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。」

生命的呼召與整合

教會機構仍有待慢慢聯合,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先在網上聯結起來了!陳牧師笑說上帝有時候真的很幽默,又常常帶給他人生很多「驚喜」——他1994年在香港中國神學院畢業,之後在基督教崇真會筲箕灣堂服事,後來受到感召帶同家人到波士頓攻讀哲學博士學位,研究基督教教義史和比較神學,2008年畢業,他說那是一段不斷靠恩典而活的「窮學生」日子;回港後在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服事,積極推動中港職場靈修運動及中國大陸工商團契的發展。當生活又回復安逸之際,神又呼召他到北美展開基督燈台事工,把他重新定位,如今又與「角聲」合作建立宣教士學院,踏上的,不折不扣是一趟不斷更新的信心之旅,又像一夥不斷生發嫩枝成長的橄欖樹。

橄欖樹異象

提起橄欖樹,陳牧師便想到客西馬尼園,他說:「我以前經常帶團去聖地考察,去到客西馬尼園會見到橄欖樹,橄欖樹不單美麗有用,還很長壽,如果沒有災害,可以活上千年之久。樹的根部每年都會長出嫩枝,接上舊的枝幹繼續長大,《以賽亞書》11章便以耶西的根來形容這嫩枝,新的嫩枝和舊的枝幹扭結在一起成長,這幅圖像給我很大的啟發——機構的生命與事工就好像橄欖樹,要各人彼此連結才會茁壯成長,而不是各自為政、互相競爭!上帝藉著橄欖樹提醒我們要彼此配搭。」

他認為「角聲」就像橄欖樹,可以孕育不同的生命,為神的事工不斷建造新跑道,讓同工可以乘夢啟航。他憧憬宣教士學院能成為孕育事工的基地,「我們鼓勵學員在學院接受裝備後,勇敢地開拓新事工,角聲在背後會全力支持。近十年角聲在各方面都有突破性的發展,但亦是時候培訓和儲備人才去延續和承傳這些事工,我們未來要走的是一條信心之路,但上帝會親自引領。」願我們在這條信心聯合之路上共同前進。